仇啟雲Zhou Qi Yun略歷

仇啟雲女士,廣東寶安人。在滬出生,夫婿為旅加拿大華僑醫學博士順德陳達明醫生,伉儷至篤。仇女士之夫子陳博士,對其藝術天分極其重視,屢延著名畫家傳授六法,支持栽培不遺餘力。

仇女士夙愛美術,在滬時已習繪畫,及後定居香港,歷聘名畫家梁伯譽、劉醴平兩位老師,授山水及人物畫有年,著稱藝苑。亦嘗從學凌巨川老師研習國學,文學造詣深厚。一九五八年,仇女士為再求深造,經許菊初老師介紹,執贄于國畫宗師鄧芬之門,研習美人畫,畫藝日進。

吳肇鍾師傅評介云: 「吾觀仇女士書法,甚為妍秀,所以證其畫藝,必有成就,況又得名師傳授,由花卉蟲鳥山水人物,靡不栩栩欲活,楚楚有致。今又拜曇殊居士之門,吾知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積為大成矣。」



重道尊師可風末世 芬傅授畫仇啟雲 金城今夜有盛典

畫家詩人教授及將等同看贄見禮
摘自華僑文化~中華民國四十七年公曆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八日

啟雲得承 從心先生鄧夫子許到門牆,俾授六法。謹定夏曆五月初二日,假金城酒家五樓行贄見禮。隨設薄饌,恭攀 前輩文旌光臨,曷勝厚幸!
仇啟雲百拜肅佇
命駕光降
下午四時恭候六時行禮八時入席

喜樂象徵黃道吉日 良師傅授名媛佳人

【特訊】上錄請柬,黃底紅字,象徵黃道吉日;而揩詞得禮,當然,是經過「方家」們訂訂的。

請柬見得多了,而這樣的,不祇我前未曾收過;我想:許多人也不曾見過吧?

「行贄見禮」這麼樣的隆重禮節,當這「末世」,也許又是「不聞久矣」了!

被「許列門牆」的是位博士醫生的太太,仇啟雲女士;而肯「傳授六法」的又是「南海美人王」的名雲伯的曇殊居士,當時:「墨翁」李健兒先生,曾有文紀其事,可見風趣:

「乙亥秋(按:為一九三五年,民國廿四年),收小徒,禮招客飲。設供案,燃高燭,陳酒饌。己南面,分子北面,九叩首。自模韓昌黎師說,撰為訓辭。當紅燭高燒,華堂唱禮時,致有誤為結婚儀式者」。

猶記不久以前,紅星李麗華女士師事曾后希習畫,奉茶致敬,行禮如儀,一時亦傳為美談。

敬迓嘉賓,揮毫更妙! 叨陪末席,醉酒何辭?

今次鄧芬先生收錄仇女士,公開儀式,聞屆時將恭行最隆重之敬禮,替香港畫壇寫下最新之一頁。許多畫家們,曾探聽「送什麼好?」有人說:這麼畫壇大喜的事,你們身為師叔、師兄、師姊、替芬傅高興收得好徒弟,「係咁意」封封利是如何?

今日下午四時起,金城五樓,將見藝壇諸位神聖陸續「命駕光臨」。芬傅令弟阿修官,晚香「許菊翁」,和主人家「陳太」,當已準備恭候歡迎。並備綵筆等等,盼男大師,女大家們,大筆淋漓,題詩寫畫。

好幾位名師是「竹林」健將,屆時戰事將見劇烈;另一方面:酒徒如我輩,忝陪末席,附庸風雅,亦當不辭一醉也!

日昨「陳太」偕許菊翁一行,曾親詣鑽石山拜候李研山翁,敬請屆時下山賞光。

竊以為:當茲時會,提倡美術,對社會當有良好影響;而閨秀普遍習畫,更覺可貴。今日鄧師授徒大典,固不能以尋常之近於舖張式的宴會視之也!



文化界老師雲集 鄧芬傅授業仇女士典禮盛況

摘自華僑文化~中華民國四十七年公曆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九日

仇啟雲女士習畫十餘年,夙著稱藝苑,為再求深造,昨執贄於國畫宗師鄧芬先生之門。昨天下午四時起,金城酒家五樓,哄動了數喻二百蒞臨觀禮的文化藝術界。六時正,仇女士採用古式的隆重儀式舉行拜師。由劉秉衡司儀秩序:(一)獻香:請鄧老師向先聖獻香,行三跪九叩首畢;隨著仇女士向先聖行禮,也是三跪九叩首。(二)贄見禮:由仇女士向鄧老師行贄見禮,一跪四叩首,起立退右旁。當起立前,呈遞贄見封及師約,由鄧老師接過之後,即將弟子小印傳給仇女士接過後退右方。

群師致訓

(三)鄧老師致詞:略謂:「這刻在氣氛莊嚴中,仇女士舉行拜師禮,本人愧不克當。仇女士學有師承,已曾從遊劉醴平、梁伯譽兩師,畫的根底很深,本人對於傳授的責任,實在感到不易負起。數十年間,荷蒙藝壇不棄,獎棭有加,尤深慰藉云。(四)梁伯譽老師致詞略謂:「仇女士的夫子陳博士,對她的藝術天才極其重視,因此迭延畫師傳授。從這次拜師大典,更足以表示了尊師重道,本人希望畫壇就有特異的人才給我栽植出來」。(五)劉醴平老師致詞,略謂:「陳博士對於他的夫人的篤好藝術,日進千里,這刻特拜鄧先生為師,本人實在十分歡喜」。(六)凌巨用老師致詞,略謂:「昔年仇女士曾向本人問學,文學造詣很深,此後前程無限」。(七)來賓致詞:許菊初講話大意:「師道,古者以與天地君親並列,其尊嚴及重要,概可想見。誠以子女係接受父母血統,父母係己身所由出之人,師傅係教育自己成材,使其能立身行道於世之人,其偉大處,僅次於父母而已。今日是仇女士求深造,其國畫學問,向鄧老師拜門之日,對其尊師重道,叩首至地,接受師傅道統,向學之誠,真覺其難能可貴;尤其女士的夫子陳達明博士,樂觀蹶成,更為難得」。以次,,吳肇鍾師傅講話大意謂:「中國文藝,莫古於書法;書法始於象形;象形則畫之胚胎。故書法與畫,實係同源畫法佳者,殊有助於畫藝。吾觀仇女士書法,甚為妍秀,所以證其畫藝,必有成就;況又得各師傳授,由花卉蟲鳥山水人物,縱不栩栩欲活,楚楚有致,今又拜曇殊居士之門,吾知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積為大成矣。」李鳳公講話,略謂:「數十年前,在廣州獲覩鄧先生首次傳徒,希望仇女士能繼仇十州之後」云。曾后希講話,略謂:「仇女士天才很高,將獲鄧先生栽成」。趙少昂講話大意:「生平所佩服的人物畫家,是鄧先生;將來仇女士將能承其衣鉢,為藝術爭光」。(八)宣讀祝詞:由劉秉衡宣讀胡劍庵所撰祝詞:「榴火灼灼,瑞靄融融;禮行贄見,問道圓通;重道可嘉,傳藝以宗;冊年博雅,同道馳風;喜看桃李,為頌芝松;漪歟盛會,文酒華嵩」!(九)致答謝詞:「最後,由仇女士向觀禮者致詞答謝。

嘉賓名單:

昨天,參與盛會的名流,有張向華夫婦、吳肇鍾夫婦、李鳳公、張谷雛、顧澹明、黃般若、楊善深、王商一、周一峰、何建章、汪石羊、林大鏞、陳池秀、凌巨川、李撫虹、胡劍庵、馬笑如、陳璇珍、林靄青、梁伯譽、劉醴平、張韶石、羅叔重、劉秉衡、賀文略、趙少昂、林建同、吳順禎、劉少俠、蔣素蘭、黎名城夫婦、許菊初夫婦、馮元侃夫婦、岑才生、勞墨齋、呂燦銘、劉少旅、高福耀、劉衡戡、潘鼎、曾后希、胡景苹、馮康侯、張祥凝、李祖佑、趙學琴、李景康、陳荊鴻、鄭春霆、區季謀、馬武仲、馬賓甫、陳哲民、麥健庵、梁勁予、郭杏球、區文芳、李凡夫、鄭德芬、吳灞陵、黃嗇名、陳夢因、余匡父、鄧修、伍穗、劉帡宇、周鼎、王名燦、馮仁宇夫婦、蔡佩珠、王季友、司徒輝、曾顯揚、葉伯恆、張丹、周演明、楊兆文等。



金城無處不飛花 .無庵.

觀曇殊居士收徒 酒筆揮毫錄

摘自華僑日報~夏曆戊戌年五月初三日

午覺一醒,已四時許。電談林鏞社長,知曾后希兄柬已補接(因曾兄遷址,收不到)。逕驅車找幸福(賽報社),偕林兄便下金門(餐室)向金城(酒家)。

入五樓,只五時五十五分,去行禮之標準時間六點還不夠(尚欠五分)。

我敢說:這是空前文酒之會,說來失禮,像我這樣不才的禿筆,怎能寫出諸天神聖呢?

卻只見:隨處都是一小組,一小組,在作自由談。這其間,大概可以分為:書、畫、金石家;詩人、教授、學者;名將、女媛、名醫、還有一般名流(除了我);如果更分別,還有像得們「酒徒」這類人。

陳達明醫生夫婦,「芬傅」令分阿修官,介紹人許菊翁;丰已團團轉地,滿場飛地款接嘉賓。

幾許詩人即席題詩;但出乎意外,卻無人開檔(畫檔也),更無竹林賢者。會場空氣,反見嚴肅。

研山李翁,少游鮑公,一因少「出山」,一因上「夜課」,未到之外,其他旅港名畫家幾已到齊,端的盛會!

趙三哥少昂,行經剛在行樓在座。是最遲到的兩位。

陳醫生達明博士,非常風趣,虧他想得到分組留影辦法。

先來一個長衫同志合影。到底還是重道尊師;仇女士的先後四位長衫老師,先和博士伉儷合影。

四位老師是:(一)國文老師凌巨川,(二)山水畫老師梁伯譽,(三)人物畫老師劉醴平,(四)現今美人畫老師鄧芬。

以次是:請女賓合影。張向華將軍風趣地對「馬太」陳璇珍說:「你是男人婆,男人的老婆也,胡不去?」

七時半行禮如儀,文化的三山五嶽老師好漢們,排排坐,雲集觀禮。讚禮員劉理事長許菊初先生。

有難得的學生,更有難得的老師,又這樣的有着特殊場面的盛會,當更難得!更何況:被邀觀禮的有全港一流的男女名畫家四十多人;目餘:詩人、教授、名將、良醫、名媛等,濟濟一堂。屆時,金城樓頭,當演出一幕「空前」的「大雅之集」的別開生面的盛兼!



一代畫人隱愉谷 三分文釆屬紅閨

摘自華僑日報~夏曆戊戌年五月初二日

仇啟雲女士,是廣東寶安人,在滬出生,歸旅加華僑醫學博士顧德陳達明醫生,伉儷王篤。仇女士夙愛美術,在滬已習繪畫。近年居港,歷聘名畫家梁伯譽、劉醞平兩先生,授山水與人物畫有年。

「芬傅」從心先生,係「我地」南海同鄉,以仕女畫著稱當代,不必贅述。他原住澳門,近日遷港,隱居愉園。仇女士深仰其人,得許老菊之介,歷陳誠欵,請授絕藝。「芬傅」嘉其誠,卒許之。

「芬傅」向少授徒,友輩常為之惜。竊謂:倘能以其畫傳於閨秀;以閨秀寫美人,自屬佳事。今果不負眾望,「繼美」有人,誠藝壇佳造也!

何公子叩頭,騷壇哄動 李紅星獻茗,佳話流傳

在南國畫中,拜師盛會,不敷數見。據一輩老師言:若干年前,陳樹人先生破例收錄劉春草兄為唯一弟子,宴客廣州泮塘半溪酒家,美術界名宿多與焉。而鄧芬先生於一九三五年,徇摰友之請求,亦曾初次授徒何公子,在廣州文園酒家行「贄見禮」,震動騷壇,名家畢集,為空前之盛會。群師興發,即席揮毫,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而何公子叩拜老師,為禮甚恭。重道尊師,洵可風也!

芬傅致詞



仇啟雲Zhou Qi Yun略歷

仇啟雲女士,廣東寶安人。在滬出生,夫婿為旅加拿大華僑醫學博士順德陳達明醫生,伉儷至篤。仇女士之夫子陳博士,對其藝術天分極其重視,屢延著名畫家傳授六法,支持栽培不遺餘力。
仇女士夙愛美術,在滬時已習繪畫,及後定居香港,歷聘名畫家梁伯譽、劉醴平兩位老師,授山水及人物畫有年,著稱藝苑。亦嘗從學凌巨川老師研習國學,文學造詣深厚。一九五八年,仇女士為再求深造,經許菊初老師介紹,執贄于國畫宗師鄧芬之門,研習美人畫,畫藝日進。
吳肇鍾師傅評介云: 「吾觀仇女士書法,甚為妍秀,所以證其畫藝,必有成就,況又得名師傳授,由花卉蟲鳥山水人物,靡不栩栩欲活,楚楚有致。今又拜曇殊居士之門,吾知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積為大成矣。」

seal

仇啟雲印 趙鶴琴刻

painting1      painting2

 梳妝 鏡心                                        仕女 鏡心

painting3                   painting4

觀音蓮花圖 設色紙本 鏡片          觀音 梁伯譽題 設色紙本 鏡片

painting5        painting6

萬壽無疆圖                              仇啟雲、張韶石合作 壽星

陳丙光 (http://www.chanpingkwong.com/)

鄧芬的門徒中,以陳丙光最得其真傳,風流倜儻,性格有其師的風範,筆觸瀟洒脫俗。目前唯一一本鄧芬的畫集,由葉恭綽題簽,羅叔重作序,鄭春霆作傳略,也由陳丙光於一九七六年一月出版於澳洲。

陳丙光簡歷

陳丙光,字守仁,號友篪、文虎,別署退之、虎生阿炳,1938戊寅虎年出生于香港,原籍廣東東莞,自幼天資穎悟,風神俊朗,先從其五伯父石如習書法,讀古文。中學畢業後,于香港師從趙少昂習畫,畫風宗嶺南二高。

五十年代修弟子禮于國畫大師南海曇殊居士從心先生鄧芬之門,禮延于香港新界元朗壽如堂闢室開尊,調弦弄墨,昕夕論藝,寒暑無間,深愜乃師之性,盡獲心法之傳,許為得意弟子。更嘗隨曇殊師及金石書法名家羅叔重等穿梭港澳,參加文化聚會,出席雅集交流,藝術視野更為開闊。

1958戊戌之秋,展藝于香港九龍半島美麗華畫廊,啼聲初試,藝文界人士交相讚譽。

1962壬寅年,與駱曉山聯展于香港龍岡總會畫廊。

1963癸卯年間,丙光遠涉重洋,遍遊歐洲古國,先觀光于英倫三島,繼而暢遊藝術之都法國巴黎,欣賞博物館名畫,復觀覽聖母院外之畫坊,旋往古代藝術名都羅馬,于憑弔古代廢墟之餘,亦遊于藝術精華薈萃之大教堂及藝術館,暢遊意大利後,再漫遊德、奧、瑞士等名都以及歐陸名勝風光,吸收自然天地間之靈秀及人文景物之奇偉。

1965乙巳秋再與駱曉山、陳琳及丘炳良于香港大會堂舉行四人聯展,甚獲藝壇賢達之好評。

1966丙午年間,丙光再次踏足歐洲英、法、意、瑞諸國,歷時半載,以求有助於藝術之創作。

1969己酉,丙光挑選其作品凡四十餘幀,編印成《壽如堂書畫篆刻集》,用作紀念其母親逝世三十周年。名家丁衍庸、駱曉山、劉秉衡等為其寫序,葉公超題簽。

六十年代陳與司徒奇、丘炳良等創立鄉村畫會于香港新界上水。

1972壬子二月與鄉村畫會四位菁英丘炳良、鄭嵩、陳秋言及何百里等于香港大會堂舉行聯展,並出版鄉村畫友集。

1973癸丑八月參加先師曇殊居士鄧芬逝世十周年紀念遺作欣賞雅集,並于一九七六年一月于澳洲出版《曇殊居士畫集》。

陳丙光作品曾展出于美國、澳洲、南韓、新加坡、台灣、何蘭、瑞典、香港、南京、廣州等地,屢獲藝文界好評。

陳丙光之藝術精神

源遠悠長的中國文化中,藝術是反映其固有特色的重要載體之一。而在中國傳統藝術中,書畫所呈現出的底蘊,無疑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處之一。由此,中華書畫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影響深遠。

對中國書畫表現語彙的探索與創新,一直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的努力方向。此間,陳丙光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陳丙光字守仁,號友篪,別署退之,戌寅虎年出生於香港,原籍廣東東莞,幼從五伯父石如公習書法、讀古文。中學畢業後曾於香港追隨趙少昂習畫。弱冠之年舉行個人畫展,嶄露頭角,嗣後師事鄧芬。五十年代時,陳丙光經常隨鄧芬、羅叔重等人足履港澳各地,與當地文化界交流,眼界開闊。到六十年代開始,陳丙光開始遊歷英、法、意大利、瑞士、德國、比利時和荷蘭研究繪畫,後與司徒奇、丘丙良等創辦「鄉村畫會」於上水,七十年代移居澳洲。嘗與劉秉衡、錦坤公同遊南韓,講學於韓國慶熙女子大學、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作品曾展於美國、澳洲、南韓、星加坡、台灣、荷蘭、瑞典、香港、南京、廣州等地。

陳氏早期的作品於鄧氏畫風,無論行筆、用意亦步亦趨,最能得鄧芬筆下的風韻。然而,陳丙光卻能突破師門藩籬,自成一格。自豪一砵水一砵墨便能交盡天下英雄美人名士。其書法作品,凝重舒展,氣態從容,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陳丙光的畫很注重繪畫創作的質感與線條的整合和整體格調,他的作品中同時注重了國畫中骨法用筆的宗旨,不因循古人;在傳統技法中,致力引入新境界。在形象的取捨方面,透過大量對實物的寫生與觀察,陳丙光著意於對物象神采的把握,形神融聚,闡釋其最典型的一面。作品不但潑辣且節奏明快見稱。其章法在舒展聚散中見規矩,注意位置經營,時有特殊佳構。最難得的是用色和用水上,可謂豔而不俗,醇而不滯。他所繪的畫多乾淨俐落,從不留稿;隨手創作,故此酣暢淋漓,揮灑自如,庶幾已臻古人「超乎物象外」之境。匠心獨運,趣味盎然。

陳繼春

千禧年冬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陳丙光藝術介評

鄭春霆 (從心先生傳略)

鄧芬夙抱慎於取友之心,故桃李亦自無多,晚年始授其學於陳丙光友篪,女弟子仇啓雲等,而以丙光出類拔萃,丙光風流倜儻,性與芬同,而筆觸瀟灑拔俗,亦與芬沆瀣一氣,今茲丙光已有聲藝壇,為後起之秀,於是人咸謂芬之有弟子也。

王亭之(談錫永)

陳丙光是鄧芬的弟子,他的畫卻絕不似乃師,喜歡大筆潑墨,然後再細心收拾成畫。他寫給王亭婆的一幅紈扇,即是信手抹幾筆濃淡墨,然後倒一點石青,倒一點石綠上去,再抹幾筆赭石,乾得八九成,用細筆收拾一下,補屋、補艇,便是一幅山水畫。 他畫雀,信手揮灑,完全不依法度先由雀咀畫起,而是先榻兩筆雀身,再補翼、補尾、補腳,最後才補頭咀,然後點睛。 寫畫有個性,王亭之始終拘謹,陳丙光則真的瀟灑,因而揮毫之際,表現出來的風格則不同。而王亭之所欣賞陳丙光者蓋亦在其一份特獨的瀟灑矣。

劉秉衡

余友丙光陳先生,十餘年以藝道過從,暇相研討,佩其筆墨灑落簡鍊,神趣能悟而入微也。夙修弟子禮於南海曇殊居士鄧芬先生之門寢,饋經年得其心法,曇殊固南中巨師,人物、花鳥、山水,意境清逸,氣韻涵虛,於精嫺妙麗中,別有蘊藉風流之致。丙光精敏卓犖,溫文慕道,所作輕清,得筆調飄逸之情,沉潛得墨韻潤澤之理,用是馳譽藝壇,咸推時傑。

吳萬谷

余屬觀其揮灑丹青,落筆之初,毫驟墨湧,茫然莫辨為何物,俄而花葉出焉,又頃之翎毛出焉,人物草蟲蘭竹之屬,縱橫點染若出之無意,而氣韻絕佳,初未嘗逼肖,逮一幀成,則生動鮮秀之狀,與目謀掩映蒼茂之趣,與神會蕭散,閒澹之境與心接,信乎能似而不似,有法而無法也,其藝蓋敻乎尚矣。

駱曉山序于香海念舊堂

友篪陳丙光君將有書畫篆刻集之印行彼此藝文摯友論交廿載同親翰墨一刀片石共窺秦漢幸有所成而君天資穎悟雅擅丹青受業於鄧芬先生之門鄧先生為粵之南海人書香門第詩畫名傳早為海內外藝文界人士所推重君以摯誠慕道得鄧師引為入室弟子僅與余匡父等數人共列門牆而己受業心法上溯歷代名家書畫之藝文理論與制作等復而兼治金石篆刻與文字學摹秦漢諸法度心領神會融匯貫通印人羅叔重深切期許引為忘年交交譽為最有前途之青年藝文作家。

丁衍庸序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陳子丙光字友篪號文虎別署虎生阿丙粵之東官人天賦特異風神俊朗嘗從嶺南名家鄧誦先習藝禮延於元朗壽如堂闢室開尊調絃弄墨昕夕說藝寒暑無間深愜乃師之性盡獲心法之傳許為得意弟子書畫造詣極深不落塵俗於麤鹵中得其筆僻澀處得其才狂怪中得其理細巧處得其力關乎其天賦故能書能盡同一機理也余於課餘多暇閒軒論茗靜對古人神馳八大意會石濤座中陳子每發微言輒獲心許相與參論西洋畫法印證異同益知其別有宿慧殆生而知之者其作畫已不為六法所囿而超乎三界之外矣方今世界聞名偏重物質競倡西學狂譽夷文用作登龍之徑挾為干祿之具對中華國粹目為朽腐攘棄無遺藝圃凋零有心人同與浩歎陳子英年絕詣任重將來續絕存亡仔肩莫卸余不禁馨香祝禱既喜且慰焉。

陳丙光潤例

書畫原無價 , 吾生實有涯 , 黃金寬紙筆 , 換我延年資。

辛巳潤例

花鳥每呎 , 五百美元 , 點題不應 , 兩月約取 , 戚友從優。

image 1 image 2

image 5 image 8

image 10 image 12 image 13image 15

image 18 image 19

image 10 image 21

image 25 image 26 image 27image 28

image 30

image 33 image 34

image 35 image 36

image 38

image 39

image 40

image 45 image 46

image 50

image 53 image 54

image 58

image 59

image 60

image 61

image 62

image 63

image 64

image 65

image 66

image 67

image 68

image 69

image 70

image 71

image 72


鄧氏高足余匡父

鄧氏高足余匡父 鄧芬與余匡父 合照 (左一)



鄧芬與弟子之一何淑錦(中)合影



劉斌夫

廣柬省三水縣人,生於1924年。性愛繪事。早年受業於名畫家曇殊鄧芬老師。後又入嶺南藝苑隨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教授遊。耗今畫會會員,香港中國美術會會員。作品曾參加今畫色及香港中國美術會歷屆在港展出,及中日韓臺美川等其他各地展出,工人物花鳥畫。

lau bun fu images1234

劉斌夫,廣東省三水人,一九二三年出生於廣州市。長期任教香港嶺南中學,擔任美術勞作科目教席,直至一九八八年退休,劉氏一向熱愛繪畫及雕刻藝術,尤以竹、木及印章雕刻稱著。 劉斌夫非常仰慕鄧芬之才情,盼望能拜入鄧芬師們,鄧芬原甚少收門徒,後來劉斌夫得承呂燦銘之介紹,鄧得知劉是嶺南中學老師,同意收為弟子,壬寅重陽過後(1962),鄧時年六十八歲,於灣仔龍門酒樓與劉見面,劉敬茶叩首拜師,遂得入鄧芬師門。 劉斌夫曾學習西洋畫,而且擅手工勞作,故此對尺寸比例甚為精準,畫藝亦有一定水平。劉追隨鄧師期間,嘗偷偷臨摹鄧芬畫作,芬傅得知,訓斥劉氏曰: 「汝不能只顧臨摹,必須畫寫自己的東西。」劉經此當頭棒喝,得以悟出繪畫藝術之真諦,劉往後教授學生時,亦遵行此方法,鼓勵學生創作,建立自己的個人風格。 鄧芬晚年抱病時,劉氏夫婦朝夕待奉湯水膳食,洗滌衣服,任勞任怨,直至老師病逝。鄧師逝世後,劉斌夫夫婦亦經常不辭勞累,輾轉搭乘公車到新界元朗鄉間探望師母及其家人。每逢春秋二祭,先師生辰死忌,都會到先師墓前祭拜。劉氏尊師重道之精神,實為後輩之好榜樣。 鄧師逝世後,劉得何百里介紹,追隨趙少昂老師繼續研習畫藝,並加入「今畫會」及香港中國美術會,經常參與藝術界活動,又参加本地及國際藝術机構舉辦之繪画藝術展覽,其花鳥人物作品,得到很高評價,於香港藝壇,有一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