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友之間—
南海鄧芬書畫師友錄       劉季

南海曇殊居士從心先生鄧芬,乃二十世紀嶺南畫壇最富成就、極具特色的仕女、道釋人物、山水花鳥畫畫家之一。他的畫藝,融匯傳統派及折衷派兩者的長處,繪畫的題材,各體兼善,胸懷高澹,故能獨步廣東畫壇。

鄧芬祖籍山東高密,祖父嘯篔公為同治元年王漁莊宗師經古取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各藝俱佳,尤以桃笙賦為絕唱,面試乃信文名,藉甚為陳蘭甫京卿,黄秋繁孝廉高第,曾於廣東任高官,乃五羊城望族。父親鄧次直,文筆超卓,深肖乃父,詩詞楹聯,傳誦當世,曾出版 <蟄廬集>。他喜與書畫界文人雅仕交往,也是詩詞書法,篆刻名家易廷熹的老師。(易廷熹,又名季復,字孺,号大厂居士,廣東鶴山人) 易氏能文章,詩詞奇古典雅,不假思索,搖筆即成。鄧芬童年時得承易孺世丈賞識,經常追隨左右,前赴文會。易氏對鄧芬獎掖不遺餘力。宣統元、二年間(1909—1910),芬在南京就學時,易氏在李梅庵學政署任文書,每星期鄧芬都會造訪易丈。易氏加入「南社」後,詩名遠播,他又通音律、擅篆刻,於上海頗有名氣。一九二九年四月鄧芬應廣東省教育部長黄晦聞之邀請,代表廣東省出席於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第一屆全國美展,乃本世紀初中國美術界的大事,當時如詩人徐志摩、書畫家葉恭綽、曾農髯、吳湖帆、豐子愷、徐悲鴻、黃賓虹等全國藝術界的精英雲集此地,鄧芬是次上海之行,得到易孺世丈引介給滬上名家,其高超之繪畫造詣及才華,得以展露人前,更奠定其在北方藝術界之地位及名聲。是年張大千受中華書局之委託,籌編「當代名人畫海」,藉此網羅當時中國畫壇第一流高手之作品,張大千於是邀請鄧芬提交作品,此作品乃鄧芬當年秋天作於上海的中堂<秋意圖>,以寫意之筆法繪畫蘆草以及用工筆的手法繪上寒蟬。張大千更推許鄧為「廣東唯一國畫家,無與敵手」。

鄧芬少年時畫學的兩位啟蒙老師為其父親之畫友董一夔和張世恩。董夫子一夔,字起庾,乃京口駐防旗下漢軍番禺籍屬,玉杯書屋主人,居廣州大北直街(此屋後為霍芝庭大廳之西偏一部是也),董夫子為二伯父仲韓蘭友,光緒十年某科舉人也,書法李北海,畫能仿諸家山水,以黃癭瓢用筆寫人物,鄧童年時側身鯉庭,父執中多畸士,書畫音樂雜技橫通之人時有來往,午膳長具備,食客盈座,世丈吳筱雲每與董夫子合作畫,多繪花卉小景。鄧芬未啟蒙前每以白紙求董夫子畫人物,嘗為其繪戲猴圖,猴子頭戴高冠雀躍,妙筆生趣,並題詞「上場時歡天喜地,下場時藏頭露尾」,極諷刺官場之能事也。

光緒二十五年(1900)鄧芬六齡啟蒙,啟蒙當日,正其衣冠,頂紅寶石花翎朝服念珠,兩奚童挽紅燈籠引導出正座,參拜天地聖人文昌,即授以幼學三字經,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垂於後。隨拜師奉上贄敬,禮畢筵席繽紛,賀客數百人,主母家禮物如書檯椅、文房、衣服、四季禮服、靴帽、書籍及親友贈送珍貴狀元及第金人物小景全座,端硯蜀箋,湖筆徽墨無算,實一時盛事也,據聞奉贄敬為五百兩,當時可謂豪矣。

至於鄧芬的另一位啟蒙老師張世恩(字澤農),是羅岸先的弟子,番禺人,畫學淵源於宋藕堂。清末時期張氏長期充任廣州時敏中學美術教席,有聲於教育界,為鄧芬母舅金曾澄先生(1879-1957)之稔友(金先生是著名教育家、詩人,曾任廣州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及於一九三零年至三二年間擔任廣東省教育廳廳長)。張善畫山水、花鳥,設色妍麗、瀟灑,名重廣東畫壇,與居廉、何丹山並稱「嶺南三家」。據鄧芬親述,張畫仿上海朱夢廬,晚年成就較高,可追元人筆墨。宣統元年(1909),鄧寓居天平橫街時得其面授筆法(時張年五十餘歲,芬才十四、五歲),花鳥用粗識下筆,芬嘗觀其為父親鄧次直繪畫摺扇便面,當時在廣州福來居即席,曾遣鄧芬到博雅齋購顏色筆墨帶往酒肆,倚坑頭小半几揮灑出眾,憶其淨墨山水便面,寒鴉古木,極冷靜天真,幽淡古雅,實高士也。

鄧芬少年時亦得到老輩吳埜(字筱雲)親傳筆墨,芬嘗憶吳先生,其時居河南龍導尾,經常於鄧芬故居太平沙宅中昕夕從事渲染,每畫紈扇,單面花卉,設色鮮豔,雖居古泉氏為時下所尚,為吳不屑從俗好惡,能自出手法,與宋藕塘畧出入,窺徐黃門戶,惜遺著無多,時人知者希始貴歟。吳先生亦精於雕刻,晚年所製欖核印章,深雕花鳥,巧妙無匹,亦嘗贈芬一枚,據為人強行攫去,至可惋惜矣。吳女公子文章書畫能工,嘗擬訂婚,惟芬尚年稚,恐非齊藕,芬父因婉卻之。

一九二二年,時年二十八歲的鄧芬在畫藝上已有極高成就,當年與摯友潘至中、沈仲強、沈學巢及周一峯於禺山師範學校繪畫雅集,又參與趙浩公、盧振寰、羅卓、黃少梅等茶會論畫,翌年二十九歲的鄧芬與趙浩公、潘至中、李瑤屏、黃般若、盧子樞、姚粟若、盧觀海、盧振寰、黃少梅、羅良齋、溫其球、何冠五、黃君璧等十四人於廣州創辦「癸亥合作畫社」,致力推動廣東傳統國畫發展,鄧芬其時已而立之年,能側身其中,時與畫友雅集切磋,他的畫技遂得到進一步提升。

鄧芬擅寫荷塘小景,尤以「三筆雀」最為著名,他繪寫雀鳥,粗曠精煉,落筆雄健,一筆下去,濃淡陰陽,呈現眼前,筆墨效果,活潑奔放,技法過人,為行內所羨。據說鄧芬曾向溫幼菊求教用粉之技巧,溫氏笑說需索繪一幅<群雀爭鬥圖>作交換,鄧芬果然就在溫氏面前信筆落紙,隨手寫來,雖間中停筆,畫後觀之,一氣呵成,而群雀姿態各異,無一相同,這種即興創作過程,令溫幼菊讚嘆不已,遂將其得自宋光寶真傳用粉秘技授給鄧芬。

鄧芬學無常師,少年時對有「廣東吳友如」之譽的譚雲波及其筆下之仕女十分心折,私淑其仕女畫法。而其書法則先從李瑞清入手,後力追古道,得方圓庵記之骨,米元章之神韻。肇始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鄧芬獲交之老輩及中西同道,屈指難數,皆大宗匠及大法家,如「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峯及陳樹人,袁寒雲、葉公綽、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劉海粟、溥心畬、鄧爾雅、張祥凝、羅叔重、梁伯譽、趙少昂、楊善深等,亦師亦友,獲益實深。

鄧芬一生交遍天下名士、美人、遊俠、豪富、優伶、歌者、伎女舞姝以及屠沽之輩,無貴無賤,悉樂為友,其人一生豪放疏狂,視金錢如糞土,家庭如敝履,遊戲人間,獨交友能急人之急,慷爽不吝,友輩有求者輒應。加上其夙性好標異炫巧,不同流俗,天才橫溢,品格超逸遠塵,集詩、書、畫、曲絕粹於一身,實曠代之奇士也。